语言切换

中文 ENGLISH

新闻媒体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- 新闻媒体 - 行业新闻

新闻媒体

News

这里有您关心的企业动态与行业资讯

中国再添工业重器:全球最大 12.5 万吨多向模锻液压机项目全速推进

发布时间:2025-03-11 08:33:23      点击次数:60

轰鸣声响彻西北大地,一个改写全球航空制造史的 "工业巨兽" 正从蓝图变为现实。2025 年 3 月 11 日,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传来重磅消息: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 12.5 万吨多向模锻液压机项目进入攻坚阶段。这台相当于 1.5 个鸟巢体育馆重量的 "国之重器",不仅能将钛合金毛坯瞬间锻造成毫米级精度的飞机承力构件,更标志着中国突破了西方长达 30 年的技术封锁,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项目总投资 25 亿元,预计 2026 年投产时将创造 50 亿元年产值,彻底打破波音、空客对大型模锻件的垄断格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640(1).png

核心技术突破:毫米级精度挑战极限


这台 12.5 万吨液压机采用 "钢丝预应力缠绕 + 正交预紧机架" 双冗余结构,其核心机架由 128 根高强度预应力钢丝缠绕而成,每根钢丝可承受 1200MPa 的拉应力。设备集成的多向精密模锻系统,能在 0.01 秒内完成 5 个方向的同步施压,锻造精度达 ±0.15 毫米,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/3。相比之下,美国同类设备精度为 ±0.3 毫米,俄罗斯为 ±0.5 毫米。


在材料适应性方面,该设备可实现钛合金、铝合金、高温合金等 12 类金属材料的精密成型。以 C919 大飞机中央翼缘条为例,传统工艺需 26 道工序,而新设备通过多向模锻技术可缩短至 7 道,材料利用率从 42% 提升至 68%,单架次减重达 1.2 吨。


产业集群效应:千亿级航空产业链成型


随着项目落地,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正经历 "链式反应"。目前,基地已吸引宝钛集团投资 15 亿元建设钛合金精密锻造基地,其研发的 TA15 钛合金材料强度达 1000MPa,可满足机身主承力结构需求。同时,中航西飞投资 8 亿元建设的智能热处理中心,配备德国 ALD 真空渗氮设备,处理精度达 0.005 毫米,将为新设备提供全流程工艺配套。


数据显示,该项目带动效应已辐射至 300 公里半径范围。宝鸡钛谷新材料产业园新增 12 家配套企业,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引进 3 家精密加工企业。预计到 2028 年,西安航空锻压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 800 亿元,占全国航空锻件市场份额的 45%,形成 "研发 - 材料 - 锻造 - 热处理 - 检测" 的完整产业链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fdd2470d-831f-41c3-9fe0-290f7c4238b9.jp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技术突围:中国液压机产业多点开花


在 12.5 万吨级项目之外,中国液压机技术正呈现 "集团军突破" 态势。太重滨海研制的 6.5 万吨多向复合挤压液压机,采用全球首创的 "三缸联动 + 伺服驱动" 技术,实现了钛合金管材每分钟 12 米的连续挤压,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 3 倍。该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某新型核潜艇耐压壳体的制造,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。


南通豪力研发的智能平衡控制系统,通过 16 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补偿压力偏差,将设备振动幅度控制在 0.02 毫米以内,较国际标准提升 40%。该技术已获得空客 A350 机身框架订单,单价较欧美设备低 35%。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统计,2024 年我国液压机出口额达 38 亿美元,同比增长 27%,其中大吨位设备占比提升至 19%。


战略意义:重塑全球航空制造格局


这台 12.5 万吨液压机的战略价值,在于其突破了 "卡脖子" 技术的最后一公里。以波音 787 为例,其主起落架支撑梁需使用 4.5 万吨级模锻机生产,而中国此前需依赖进口。新设备投产后,不仅能满足国产 C919、CR929 等机型的需求,还可承接空客 A320neo 等国际订单。预计到 2030 年,中国航空锻件自给率将从目前的 62% 提升至 85%,每年可节省外汇 12 亿美元。


正如国际模锻协会主席约翰・史密斯所言:"中国正在改写航空制造的游戏规则。这台液压机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中国工业体系的胜利。" 随着智能产线的建成与 5G + 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,中国有望在未来 5 年内占据全球高端模锻市场 30% 的份额,为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提供 "中国方案"。


上一条: 贝汇特机械:研发驱动技术跃迁 重塑液压装备产业竞争力
下一条:液压机加工精度保障策略探析: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

返回列表

您感兴趣的新闻